秋染双龙:子午岭下的斑斓与沉静
往黄陵县西北去,山便一层一层地深了,仿佛一步步走入大地厚重的脉络。车行在蜿蜒的公路上,夏日那种逼人的、漫无边际的绿潮悄然退去,取而代之的,是天地间一场盛大的色彩交响。像是哪位豪放的画师打翻了调色盘,将赭石、藤黄、胭脂与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暖色,尽情泼洒在子午岭连绵的山峦之上。山脚下,沮河如一条碧绿的丝带,蜿蜒穿过河谷,水流较夏日平缓了许多,映照着两岸斑斓的倒影,更显得沉静雍容。这便是双龙镇的秋了,一种摒弃了浮华、唯有厚重与安详的美。
双龙镇,便静卧于这子午岭的臂弯之中,依傍着沮河千古不绝的流水。这里的秋,骨子里带着黄土高原的坦荡与实在。最引人注目的,莫过于山崖上、沟畔边那一片片杜梨树。它们的叶子经了秋霜的点化,竟能红得那般炽烈、那般纯粹,宛如一簇簇凝固的火焰,又似仙女遗落的片片霞帔,在苍褐色的山体背景上熊熊“燃烧”,成为秋日里最昂扬的诗行。这山崖的深处,藏着一处更为幽静的存在——万安禅院(俗称千佛洞)。这座北宋年间的石窟寺,在秋日澄澈的阳光下,显得格外古朴庄严。踏入院中,千年古柏的苍枝与洒落的金黄树叶,仿佛在为石壁上栩栩如生的佛像与飞天奏响无声的梵呗。秋叶的静美与佛国的庄严在此刻交融,让人顿生时空交错之感,心境也随之沉静下来。
深入林间,脚踩在厚厚的落叶织成的地毯上,发出“沙沙”的脆响,这声音清脆而空灵,是秋天最宁静,也最治愈的音符。这令人心醉的自然宁静,又与深厚的人文历史悄然融合。镇子不远处的秦直道遗址,如今已湮没在蓑蓑荒草与萧瑟秋风之中。站在这条被誉为“古代高速公路”的遗迹上,俯瞰脚下蜿蜒的沮河,它曾是滋养这条军事动脉的源泉。秋风拂过耳畔,似乎隐约能听到两千年前车马的隆隆声与士卒的匆匆脚步。历史的磅礴与现实的寂寥在此处强烈碰撞,让眼前沮河的波光与每一片斑斓的秋叶,都仿佛沾染了岁月的尘埃,显得沉甸甸的。
而镇子里的秋,则是另一番扑面而来的温暖景象。家家户户的院落里,都铺开了最富足的画卷:金黄的玉米棒子编织成巨大的帘幕,火红的辣椒串如同喜庆的鞭炮,稚嫩的孩童互相追逐嬉闹,共同构成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乡土版画。乡亲们忙碌着,脸上洋溢着质朴而满足的笑容,那是对一年辛劳最踏实、最直接的告慰。空气中,混合着新翻泥土的清香以及柴火灶里飘出的缕缕饭香,这便是双龙镇秋天独有的、令人心安的味道。
双龙镇的秋天,没有江南的婉约愁绪,也不同于塞北的苍凉孤寂。它美得沉静而丰饶,像一位饱经风霜却内心澄澈的智者,将沮河的流淌、禅院的钟声、自然的馈赠与人文的积淀,都化作山间那一抹最温暖、最耐人寻味的颜色,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位有心人的到访与解读。(张祎轩)